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综合分类 > 导航

转山观后感(分享5篇)

发表时间:2025-06-11

转山观后感 篇1

今天我观看了《转山》这部真实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张书豪为了完成哥哥的梦想,仅凭着一张哥哥画的路线图和帮哥哥完成愿望的心就孤身一人踏上了去拉萨的漫漫长路。

张书豪的行动让我惊叹。他为何有如此大的勇气只身一人踏上去拉萨危险而又漫长的路?他在路上遇到那些离奇的事件让我产生无比的好奇。

他凭着自己的勇气,凭着哥哥到去世还没完成他梦想的信念,凭着亲情的力量,冒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危险,为了哥哥为了自己一定要到拉萨。一路上,最让他难忘的是西藏人民那淳朴的笑容和川哥无私的帮助。老奶奶虽然没有了洁白的牙齿,但笑的却是那么美丽,慈祥。孩子虽然有些羞涩,但笑的却是那么阳光,单纯。正在修行的.女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她们的笑容里却透着真实,淳朴。川哥对他的帮助铭记在心。他被困在一个大坡上,川哥放下自己的东西,二话没说拿起他的行李翻过了山坡。折回去又搀扶快坚持不住的张书豪,一次一次的给他鼓励。腿磨破了,川哥提醒他由于走这种路的姿势不对,导致身体受到伤害。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感受到友情的珍贵。由于这种精神在以后的路上张书豪把困难和坎坷一把拿下,欣赏着一路的美景到达那白雪皑皑的山峰。他放飞了一叠彩纸,同时也放飞了所有的激动和梦想。

一种力量支撑着他,让他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到达最高峰。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和榜样,我将沿着这种精神之路一往直前走下去。

转山观后感 篇2

有人说:“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无论终点在哪里,我们都要一直走下去!”而《转山》这部电影给了这句话一个最完美的诠释。

主角张书豪本来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忧无虑、青春帅气,他有梦想,也有激情,可是并不成熟且内向的他和众多莘莘学子一样,想法挺多,做法很少。

故事是因为书豪的哥哥书纬逝世而开始,书纬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喜欢踩着自行车四处旅游,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骑一次川藏线,当然,到他生命结束,他也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当悲伤中的书豪发现了书纬写的《骑行者日志》之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替哥哥完成梦想,骑行一次川藏线。这个渺小而又沉重的决定并没有得到女朋友的支持,在和女朋友分手后,他整理行装,一个人毅然决然的来到了昆明,准备完成他的拉萨之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豪开始了他的骑行之路,一个台湾人,一辆脚踏车,一个简单的行囊,从昆明出发,不懂内地法律的他办了假身份证,被坑了几千块钱,终于踏入了藏区,一开始的沉闷也终于被沿途美不胜收的风景所掩盖,似乎终点就在前方,轻轻松松就能到达。

可是旅行也像是人生,坎坷无处不在,好在初涉骑行的他遇到了一个热爱骑行的前辈——晓川。

晓川已经骑行过三次川藏线,会说藏语,知道路该怎么走,也熟悉藏族文化,在晓川的带领下,书豪第一次喝到了酥油茶,吃到了藏族传统的糌粑,藏族人民的热情招待,藏族小孩的深深留恋,都给书豪带来了亲切的感觉,寡言少语的他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改变,一路上和晓川说的话也多了起来。当书豪踩不上上坡路的时候,晓川帮他推车,当书豪试图放弃骑行,对着脚踏车发脾气的时候,晓川劝他消气,鼓励他继续前行。这就像人生一样,一路上总会有那么几个难以跨过的沟坎,难以翻越的高山,而晓川就像是人生中的那些知己朋友,事业上升期的时候推自己一把,人生低谷、决定放弃的时候安慰鼓励一番。再加上藏族女子的喜欢,小孩的留恋,大爹的热情,奶奶的招呼,货车司机的.跋扈,狼群的围堵,雨雪的冲洗,这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人生历程图。951C.COm

终于,书豪坚定了前往拉萨的意念,如果说刚开始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那么从晓川受伤离开之后,骑行川藏线已经成为了书豪对自己毅力的考验。

见到了鹰击长空的雄壮,原驰蜡象的美丽,巍峨的雪山像一个个超大号的冰激凌耸立在眼前,身体已经饱受摧残的书豪带着疲惫的身躯和不屈的意志,骑上了通往拉萨的最高山峰米拉雪山,米拉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高,此时书豪的内心世界肯定是不平静的,他曾经也想过放弃,如果他放弃了,没有人会笑话他,也有过路司机要开车带他上山,他拒绝了,如果他坐车去,也没有人会笑话他,正如剧中那人所说:“五千多米的地方,我坐车都喘气!”高原反应会让人难以忍受,可是书豪忍下来了。他的人生,将由自己书写,他的旅程,将由自己完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的很不错,爬上山顶看山下的感觉让人心情豁然开朗,不是山下的风景秀丽,也不是山上的树木奇特,而是在登山时经历的种种让人难以忘怀,跌倒过、爬起过、受伤过、开心过、悲伤过、痛哭过、大笑过,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波澜壮阔,就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山骑行到海拔两千多米的地方,再从两千多米的地方骑上四千多米的高山,这样的大起大落,才算是真正的跌宕起伏。

《转山》不光是诠释人生,更是鼓励人生,作为一个业余的骑行爱好者,我被书豪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如果有机会,我也会背上行囊,踏上爱车,走上那不朽的征程。

转山观后感 篇3

有一种亲情叫做承担,有一种梦想叫做延续,有一种坚守叫做选择。由杜家毅导演、张书豪主演的电影《转山》向你深情讲述了一个年轻人骑车从丽江到拉萨的追梦之旅。影片中奇特的风景、艰难的行进、漫长的征途无时无刻不震撼着你的心灵,告诉你一个人的成长该如何学会坚强。

“大四结束那年,哥哥去世了,一切来得太突然,对死亡、对失去亲人,我一直都没有概念,那之后的日子很难受,很难受,我想逃离,但又不知道该去哪儿,直到在哥的告别仪式上,我发现他的骑行日记,那是他计划很久但一直来不及出发的旅途……”影片主人公张书豪真诚感人的内心独白拉开了这次转山之旅的序幕,向你诠释着那段路途蕴涵的特殊意义。

一条坎坷的滇藏线,十一个海拔上千的地点,不期而遇的艰险,张书豪不顾恋人的反对和旁人的劝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的路。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他坚定执著,无怨无悔。一路上,面临着重重困难,被人欺骗,高山缺氧,饥渴难耐,疲惫不堪……这一切的一切几乎摧毁了这个年轻人永不回头的信念。庆幸的是,他遇到了好心大叔李晓川,纯朴善良的滇藏人,李晓川帮助他、陪伴他,滇藏人民热情款待他、为他祈祷平安……这些再次点燃了他最初的激情,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力量。但命运总是让人始料未及,骑行中的一次意外事故,致使好友李晓川高位截瘫,惨重的代价让张书豪感到无助与彷徨,他一遍遍拷问自己:“我真的该来吗?我的选择真的是对的吗?”漫漫长夜,凄冷的风却给不了所谓的答案,只有独自忍受无边的孤独与恐惧,即使痛苦,也要坚持。

荒芜人烟的高原,无数次的打击和折磨,不得不去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好几次都使他陷入回忆的煎熬。“我一定要帮你把路走完”,这句誓言回荡在高山雪原之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张书豪用二十八天的时间做到了。“因为我热爱生命,所以必须要走出去,路上的味道,我永远都不会遗忘。”好友李晓川在信中表达了他的心声,对于张书豪来说,旅途就这样结束了,而李晓川的话却是这段旅途最好的馈赠,也是送给他最值得珍惜的'礼物。

二十八天,在时光的洪流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却让脆弱不堪的人变得足够勇敢。

二十八天,跌跌撞撞,遍体鳞伤,却依然坚定地用生命走完了那段看似不可能的路。

二十八天,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事,风风雨雨中,满满都是收获和启迪。

二十八天,理想与现实纠缠,最终是一个人实现了三个人的梦,是现实败给了理想的尊严。

二十八天诠释了一段路,每段路都是一次感悟,每次感悟都是一种成长的蜕变。年轻即出发,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做你敢想的,蓦然回首间,成功也许就在灯火阑珊处。

人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经历,成长总是会让你承受许许多多毫无征兆的磨砺。有些路注定要单独一个人去跋涉的,坚持自己的选择,靠的不仅仅是决心,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相信。如果你想逃避束缚,寻求心灵的解脱,那就出发吧,行走在路上,遇到未知的一切,或许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坚强。

丽江,拉萨,一次转山之旅,一个年轻人的梦,历时二十八天,真的让人惊叹。

此时此刻,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流年似水,岁月如歌,我依然相信,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释放痛苦的方式就是保持对生活不灭的希望。

转山观后感 篇4

我想《转山》要诠释的不是激情与梦想,而是在责任与执着的推动下,完成对自我的挑战和超越。

当主人公张书豪一脸茫然地揣着一本骑行笔记,骑着山地车,踏上了从丽江到拉萨的路时,他不是满怀激情地为了自己的梦想选择了这一艰苦的行程,而是因失去亲人带来的巨大的悲伤让他觉得无法承受无可适从时,才选择了这么个替哥哥完成梦想,释放悲伤的苦行僧之旅。也正因着有了要替哥哥完成梦想的责任感与信念以及一路上对哥哥沉痛的思念和对哥哥梦想的追随才让张书豪在一次次频临崩溃的边缘最终又选择了前行再前行……

这一路,不是一个骑车爱好者慷慨激昂为梦想拼搏的过程,而是一个大男孩经受了肉体上的痛苦、心灵上的孤独,感受过人情冷暖、悲喜离合后,从沉重逐步走向轻松,从悲伤逐日走向欢愉,从迷茫逐渐走向清晰,从不知所措走向成熟与自信的过程,这是一次自我的完善和成熟的历练。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顿然感悟,我想,张书豪的内心在这一磨难式的行程中悄然地强壮了,他的生命也由此完成了一次蜕变和升华!

一个人内心的成长是艰辛的,但同时也不乏美好的收获!

喜欢影片里那个大大的“梅里雪山冰激凌”,喜欢那纯净的白云在蓝天中飘移,喜欢望着那风中招展的经幡从远处到身边的过程,喜欢抑扬的藏乐声中缓缓转动起的经轮,还喜欢远远望到的蓝天白云下霸气的布达拉宫……希望有天,我去看看它们。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一个本身并不痴情于骑车运动的羸弱大男孩茫然中选择这一艰辛的充满险恶的高原之旅实乃疯狂之举,但我不觉得。当一个人的情绪堆积压抑着让自己无所适从的时候,随心而动给心一个自由,就是对心灵的抚慰,对情绪的释放,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大多数时候,人们做事情都会冲着“有用”这一目的性去行动,当一个人抛开世俗中被人们认可的目的,仅仅因为想做而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就会被认为是疯狂或者不可思议之举,但这种时候,这个人,也许才是真正的、纯粹的为心而活!

转山观后感 篇5

看着电影《转山》我在思考我明年骑车去拉萨的目的是什么?

最初是朋友说她哥想带他要追得一个女生去拉萨,后来另一个朋友有了骑车旅行的经历和我分享,再后来一个高中同学说要骑车去拉萨,跟我一商量,我们一拍即合。昨天又和一个大学骑车已经去过拉萨的校友聊天,他是为了那边风景,为了那种经历。

那我呢?我是去干什么。我认为我是个内心自由的人,自己想到做什么就会立刻做的人。

单车去拉萨,当然考虑最多的就是那里的风景,拉萨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一个纯粹的地方,一个人神往的地方。我也要把那里的景色留在我的'人生记忆中,让我的青春留下些可以让我对自己竖起大拇指的感动。还有就是想和好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些挑战自我的事情,生命如果太平淡,我们就应当给自己加一点调味剂。给自己一个理由,才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当然骑车去拉萨有很对困难,第一、父母为了安全考虑而不同意,其二、骑车去拉萨确实是有一定困难的事情,第三、明年暑假是否有时间,这些问题明年一个一个解决吧。有些问题有点主观可以解决,有的就得看安排了,希望明年一切顺利。

    更多精彩转山观后感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转山观后感

文章来源:http://www.951c.com/zonghe/5198.html